-
视网膜效应(眼随心境)
视网膜效应指当我们自己拥有,或需要一件东西、一项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在意、更关注这件东西或特征。或者说,当你关注一件事情时,它出现频率就会变高,越关注什么就越出现什么。 视网膜效应是根据卡耐基先生提出的理论发展而来的。他认为每个人的特点中有80%是优点,而只有20%的缺点。 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道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许多人也有类似的缺点,进而无法改善他的人际关…- 120
- 0
-
巴纳姆效应(为何不少人迷信?)
巴纳姆效应也称福勒效应,它最早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 巴纳姆效应指一部分人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的现象。详细而言,当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时,一些认知有限,或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的人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的作用。主要…- 213
- 0
-
墨菲定律(概率大于零的事,均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指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即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其发生的概率大于零,该事情总会(迟早)在某一时刻发生。启示人们做事情一方面要对错误保持平常心,一方面也要防微杜渐,不存侥幸。 墨菲定律的四个主要结论: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六个预防方法: 1.尽量避免感情用事。控制情绪,…- 152
- 0
-
霍桑效应(被关注时自我暗示)
霍桑效应指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心理。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 138
- 0
-
锐化效应(观念影响认知过程)
锐化效应指人的既有价值观能对其知觉具有促进作用的现象。 在社会知觉中,波斯托曼做了有趣的实验,事先对人们所重视的价值作了调查,接着把与这种价值有关的单词在银幕上用瞬时显示器进行提示。当测定各人的认知阈限时发现,以前认为价值越大的单词,认知阈限就越低。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对其知觉是有促进作用的。像这种由主体方面的内在条件而促进知觉的作用,就叫做知觉的锐化效应。 案例:如从小老师就教学生要讲诚信,这就…- 105
- 0
-
南风效应(温暖待人)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法则,指人际交往中,温和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人觉得心理舒适,而“冰冷”的沟通方式则会让人反感。详细而言,人际沟通中要注重尊重和关心,讲究方法,温和相处。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 119
- 0
-
旁观者效应(人成群会降低责任感)
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的现象。 这个问题就是,作为群体中的你,为什么会见死不救? 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一旦有旁观者围观,我们所展现出来的判断能力和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效应。 这是一种心理效应,…- 118
- 0
-
习得性无助(屡次碰壁后放弃)
习得性无助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 98
- 0
-
阿伦森效应(得到赞扬就开心,失去赞扬就灰心)
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 表现为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而不喜欢那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说起阿伦森效应,就不得不介绍一下阿伦森这个人。 埃利奥特·阿伦森当代最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有社会影响,态度改变、认知失调、人际吸引等。 心理学家阿伦森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 49
- 1
-
心理摆效应(钟摆效应)
心理摆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达到一个情绪高度的时候,会形成“心理斜坡”,并且将使你的情绪摆向相反的、相同程度的位置。通俗来讲就是你感受到了多么开心的情绪,一定会感受到同等程度的悲伤,而且不会太久。一般情绪钟摆效应的周期为一个月,在一个月内情绪会有反弹。你今天感到特别的幸福和满足,那么不出一个月,你一定会感受到特别的伤心和匮乏。 你今天有多快乐明天就会有多悲伤! 有些人只想要幸福和快乐,但是无法接纳痛苦…- 105
- 0
-
野马结局(小事扩大化)
指因一些细微小事情而造成情绪的巨大波动,以致因他人的外在因素导致自己受伤害的现象。理论证明人的情绪是有成本的,情绪是人选择的结果。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依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不管野马怎样暴怒、狂奔,就是拿这个“小家伙”没办法,它们可以从容的吸饱再离开,而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死。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对于野马来说…- 117
- 0
-
棘轮效应(由奢入俭难)
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呈现出“向上调整容易”,而“向下调整难”的现象。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我们对于欲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纵,对于过度的及至贪得无厌的奢求,必须加以节制。如果对自己…- 59
- 0
-
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愿即所得)- 一起学心理学
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愿即所得)亦称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很多当下所得其实是过去的“未来期待”产生的结果。 简而言之,就是对期望的心理暗示,可以促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发生同向改变,进而使该期望得以实现。 案例: 小时候,由于班里同学平均颜值都很高,爸妈敏锐地发现妮妮对自己的外貌不是很自信…- 211
- 0
-
❯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客服
扫码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