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本文大约需要25分钟。
导言
坊间流传已久的一句调侃,想必你也听到过:“保险很好,只有两种情况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调侃自有它的历史缘由,过去粗放、野蛮的发展环境中,产生了大量“问题单”——不重视健康告知。早年的坏种子长成了今天的苦果,要现在的从业者来消化处理。
通过企业信息检索平台,我们可以查到历史中的一些保险理赔官司是这个原因:健康告知没做好。
一句没做好,有点笼统了,却也基本反映了实情,一个环节的疏漏,让保险不保险了。
出个思考题吧:
如果你购买过商业保险,你还记得购买保险填写保单时有个健康问卷吗?就是那张列了一堆问题,让你在后面勾选“是,或者否”的页面,你要是记起来这个页面了,那你还记得是如何填写的吗?希望不要是一个顺溜全选否就完事了。
你如果你没有购买过商业保险,你是否会认为买保险的过程就是找营销员签个名字、填上身份证号、交钱就结束了?万不可这样想哦,作为客户方也要付出比较多的辛苦才能完成投保的。
这个在投保环节最先进行的询问,就叫做健康告知,它是让保险合同成立的关键一环。
我先前做了个随缘调研,样本量不大,调研结果基本和期望一致:非从业人员不懂什么是健康告知。
既然毫无印象,那延伸的思考也就无从谈起了。
前言
通过阅读我的科普文-(点击可跳转)基础:人身保险的种类、功能与意义,你大概就能初步评估自己需要什么保障了,再结合其他知识社区、视频网站的科普,自己都能拿住七八成主意了。
假设你的方案就在眼前,你是否会认为:跟身边的营销员完成录单,保险就买好了,以后什么都能赔了?
非也。
这里会引出与健康告知相关的问题,我这次就掰开了揉碎了,把健康告知讲个明白。(本文略硬核,需要点耐心)
正文
一、健康告知是什么?
答:是一份用于给客户分类的调查问卷,防范逆选择(通俗讲,带病投保)。
里面会问一些跟健康相关的问题,比如:过去因为什么原因住过院、过去体检有无以下列出的异常项、有哪些高危运动爱好、家族史等等等等,不同公司、不同产品的问法不一。
不同的答案就给客户分出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的客户有不同的核保决定。
比如正常群体的分值是100,那就收取100%保费,即正常承保。
多交钱的,举例,小A:每天抽烟少于3支计0分,肥胖计50分,一级高血压计70分,脂肪肝计40分,然后一加和260分,那就收取260%的保费承保,多交1.6倍的钱。
如果加到了300分、500分,就约等于拒保了,你想想看,有客户愿意接受3倍、5倍的保费吗?很少吧。于是就直接拒保了。
注意:以上的数值部分是我杜撰的,原理是这么个原理,便于理解我就草率了一下,太专业就看不懂啦。
二、健康告知做的非常到位,未来就一定能赔到吗?
答案是:不能草率地说是或否,我们来看看逻辑,跟上节奏。
- 健康告知与理赔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一种间接关系;
- 健康告知做到位了,保险公司根据问卷进行评估、核保,然后决定要不要承保、怎么承保,如果双方对核保决定都认可,那就愉快地签下合同,保单生效。
- 生效的保单里也会有个别有些许差别,相对健康的人保单里没有特别说明,身体欠佳的人保单里会有除外事项(即白纸黑字写清楚啥啥啥不保,以后来理赔是不行的哦),除外事项在第二条里双方认可过了,所以才签下了保单,客户不认可那就不会签了。
- 至此,描述的是客户诚实守信,充分做好了健康告知,签好了合同。那么理赔的时候赔不赔呢?只有一个不赔:既往症不赔(医疗险、重疾险都是如此)。
- “既往症不赔”。举个实际例子呢?那我把我自己奉献出来好了,我在2020年因为痔疮入院治疗,假设我今天买个医疗险,健康告知非常充分地填好了,因为问卷里没问痔疮,我就顺利买到保险了,无需要提交病例材料。过了若干年,我胡吃海塞、不良作息,痔疮复发疼痛难忍去割了一刀,好了。我去保险公司报医疗险理赔,那必然是赔不到,因为我早就患过痔疮,而且痔疮是极易复发的,必然不赔。
- 上文描述的有一小点不符合实际,实务投保中,医疗险是会问痔疮病史的,便于理解我杜撰了一个场景,看明白就好,建立正确预期是关键。健康告知没法穷举所有询问事项,没被问到的既往症也一定不赔,要记牢。
- 刚才只讲了医疗险的既往症,那重疾险呢?我没得过,再让小A奉献一下吧。小A做过一次心脏搭桥手术,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就去买了一份重疾险,填写健康告知时看到询问住院史,小A心想不填了吧,以免保险公司不保自己,以后赔不到钱了。然后顺利签下保单。过了两年多,小A又去做了心脏搭桥,去保险公司报重疾险理赔,那必然是赔不到的,因为小A早就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心脏上的这个问题一直就有,既往症是不赔的。
- 讲到这应该理解了“既往症不赔”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期,营销员和客户都应该知道。
- 从第四条到这里,都在论述“既往症不赔”,似乎跟健康告知关系不大,因为告知不告知都是赔不到的,要么是告知了然后保险公司先给了除外的决定,或者不告知等到理赔时被拒,反正都是没得赔。
- 那此问题的答案就非常清晰了:充分做好健康告知,未来在除外责任、既往症之外,都是赔的到的。
三、不充分告知(隐瞒部分事项),未来能赔到吗?
答案让你震惊,是有可能赔的。
注意,以下论述旨在阐明逻辑,不构成投保建议:
- 首先搬运上一问题的第一条:健康告知与理赔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一种间接关系。那这种间接关系中间夹着谁呢?夹着一份保险合同。
- 先理理顺序:充分做好健康告知——保险合同生效——保险公司无权解除合同——投保人也不会主动解除合同— 合同长期有效——发生保险事故可以理赔到。
- 负面的来理理:健康告知隐瞒部分事项——保险合同生效——投保人不会主动解除合同——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合同都没了就没法谈理赔,结果就是赔不到了。
- 个别有可能赔到的情况,那是因为保险公司无权解除合同了,法律依据来自《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的后半句——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 我用人话讲讲吧:合同成立满两年了,保险公司无权解除合同,合同持续有效。这句话业内也叫做“两年不可抗辩条款”。这条是用来保护客户的,你想想看,如果保险公司总是有权解除合同的话,那就会来者不拒了,全部保上收了保费先,等到理赔时再好好查查病史,有病史的就退掉保费解除合同,这退款比理赔款少得多嘞,还能白占用客户保险费多年,血赚。你看,是法律在保护我们的权益吧。
- 扯远了,说回健康告知,我们把第三条的逻辑改改就赔到了:健康告知隐瞒部分事项——保险合同生效——投保人不会主动解除合同——合同生效满两年— 保险公司无权解除合同——合同持续有效,发生保险事故除了既往症都可以理赔。
- 在让小A奉献一次吧,用例子通俗讲一遍。小A投保前检查出肺结节、得了甲状腺癌切掉了部分腺体,买重疾险健康告知时没敢讲,讲了必然不保。保险合同签订两年后,甲癌复发、肺癌确诊,去保险公司理赔,最终保险公司赔了肺癌,没赔甲状腺癌。
- 事件结果只有这么两句话,但是保险公司费了巨量的时间才给出这个痛心的结果。保险公司使出强大的调查能力查到了小A的病史:甲癌、肺结节。于是就想通过“未如实告知”解除合同,但是发现满两年不能解除了。那就剩一条路了——既往症不赔。可是只能说曾经的甲癌和现在的甲癌是一个癌,适用既往症不赔,但曾经的肺结节和现在的肺癌是一个事吗?要证明肺结节和肺癌的必然关系那可太难了,想证明肺癌是甲癌转移来的也难,谁主张谁举证,保险公司主张肺结节、甲癌至少其一和肺癌有必然关系,那就要举证,证明不了,那保险公司的拒赔就站不住脚,官司一打准输,不如就赔出去还能落个好名声。最后就给了那两个决定:甲癌不赔,肺癌赔。
- 当然,第六条所述只适用于长期险种:长期重疾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等等,我举的例子也是重疾险。短期险种是不行的,比如医疗险是一年一签的,每年都是一份新合同,所以我们见不到生效满两年的医疗险,自然就没有两年不可抗辩的说法了。
-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在教一门“江湖邪术”,非也。
- 基于理论的假设都是非常理想的,甚至有点诱人,但是落到个人身上,我们会愿意在身体报警的时候去买一份保险,再等两年救自己吗?肯定是不可能的,生命不等人。
- 何不尽早找专业的代理人规划方案,尽早建立保障,免除后顾之忧的好。
四、作为消费者,要如何填写健康告知呢?
因为大陆实行的是【有限告知】,答案就很简单了,是十二个字:不问不答,有问有答,答必如实。
举点实例,便于理解、学习:
- 问:“两年内是否有过住院,长达10日以上停止工作?”那么,这种就不用告知:“我小时候不记事的时候因为肺炎住院了一个月”。两年开外的都不用告知,就是问题的字面意思;
- 问:“是否确诊为二级及以上高血压(收缩压高于160,舒张压高于100)”,那么,一级高血压就不用告知,同样,就是问题的字面意思;
- 问:“是否在其他人寿保险公司被拒保”,有就填,没有就不填,就算真有过,这家保险公司的核保员也不会直接给个拒保决定回来,核保员关心的不是别家的核保决定,而是投了什么险、为什么被拒保了,最后十分有可能别家拒保、这家可保。所以如实填写就好了,就是问题的字面意思;
- 问:“是否在其他公司投保”,有就填,没有就不填,不要嫌麻烦,这不是为了挖客户,而是为了评估客户是否超额投保,防范逆选择(超过经济能力买高额保险为了啥?)
- 如果仔细审阅了三遍,都没有问到是否患有脚气,那么就别找了,不用告知的。
- 要是遇到耍滑头的保险公司,健康告知问“……及其他相关疾病”、“……其他未列明情况”、“……等等”,通通不要管,这些“概括性条款”是无效的。这早有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5月31日发布的针对《保险法》的司法解释二,其中第六条第二款——
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了对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概括性条款的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或许你会担忧有自己没想到的,导致填写疏漏,影响到未来的理赔。大可不必担心,就以你自身的认知(其实也就是普通人的认知)回答就好了。或许曾经就医时的一份体检报告里有项指标异常了,但是此时的健康告知没有问到这项指标、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指标代表了什么、就医时医生也没有强调过这个指标问题,所以我们无法跟健康告知里问到的问题关联起来,那么就不用告知,那一项异常就丝毫不影响投保了。自己都不知道的,又要如何告知呢?
- 买保险讲求最大诚信原则,你诚,我们就信。
- 最后有一点,是给营销员新人强调的:要多学习,如果因为病名的别称而错填了健康告知,那可是责任重大。比如“结缔组织病”,别称“胶原病”,如果健康告知问的和客户病历上写的不是同一个,那就要错过关键的健康告知了,给理赔埋下重大隐患。多学习,吃这碗饭就要干这些活。
五、保单生效后,发现有未告知项,需要补充告知吗?
要分情况讨论:
- 第一种情况是真的未告知,我再把自己奉献出来吧,我投了医疗险之后,想起来我曾经痔疮住院过,因为住院这事发生在投保前,健康告知也问了痔疮,所以我需要补充告知,我把病史报告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说那要“除外痣及相关疾病”,问我是否接受,我当然接受,这样我还是能买到保险的,保单没有大影响,以后理赔别的疾病是可以赔到的。
- 第二种情况是客户自己吓自己。比如小A已经充分健康告知了,顺利投保,投保后没两天去医院就诊查出了甲状腺结节,这种就不需要告知了,核保仅仅发生在投保的那一瞬,那一瞬之前的健康状况,保险公司保下了,那就正常保下了。那一瞬之后的情况不会影响到核保决定,就算急速恶化也不会影响。
- 嘿!别顺着第二条展开联想,承保和理赔是两件事,理赔上还有个等待期呢(等待期还没系统阐述过,我以后开帖专门讲,你先粗浅理解个事——等待期内不赔),第二条我讲的是保险合同不会因为健康状况陡然变差而失效,我可没有说发生保险事故会赔偿的的哦。
- 我把编撰的小A故事讲完吧,以后再专门开贴讲理赔。小A投保后没两天查出了甲状腺结节,经医生评估需要做个穿刺活检定性,结果是恶性,那么就是甲状腺癌了,医生建议开刀切除,出院后去保险公司理赔医疗险、重疾险,结果是不赔,原因是等待期内出险。好在合同不影响,还是有效的。又过了五年,小A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保险公司理赔医疗险、重疾险,这次顺利全部理赔到了,因为他合同有效(充分健康告知)、等待期后出险、不是既往症。
- 是不是有一点点感觉了,等以后我专门开贴把理赔讲清楚。
六、自己正在就医,诊断结果未出,需要告知吗?
我建议不要投保了,核保员可不愿跟你打这个赌,告知了投上去大概率也会打回来:出了结果再来投。
想想看,要是诊断结果好,那么合作依然愉快。要是结果不好,保险公司硬吞下了风险,审这单的核保员估计就要失业了。千万别假装不知道自己在看病哦,不要低估保险公司的调查能力,瞒一下就会给理赔埋下巨大隐患。
七、健康告知会问些什么?
那就要分险种讨论了,从复杂到简单依次是:
- 医疗险:医疗险是客户们未来最大概率会理赔的险种,保的范围最宽,只要住院了就报销,所以保险公司想知道被保人的健康状况里有没有让其住院风险显著高于普通群体的因素。所以就会问出:询问身高体重(是否肥胖)、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检出到囊肿结节息肉肿瘤癌症、长期咳嗽呼吸困难、肝炎、长期腹泻、反复头痛头晕、近视800度以上、不满两岁的早产儿体重是多少等等等等。整篇答完就会如释重负——可算是答完了,这也太多了吧。
- 重疾险:重疾险的理赔数量会少于医疗险,毕竟只有小部分的人会承受这些痛苦。保险公司想知道被保人的健康状况里有没有让其患重疾概率显著高于普通群体的因素。所以询问中就不会像医疗险那样婆婆妈妈了,痔疮这类就不会问,因为痔疮与所有重大疾病的发生无明显关系。而是会问:是否确诊恶性肿瘤(含原位癌)、查出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糖尿病、二级及以上高血压、脑出血、冠心病、肝炎、慢性肾炎、艾滋病或者病毒携带、精神疾病等等等等。整篇数量不多,不会很费时间,但是会心累,会感叹生命的脆弱。
- 寿险(狭义):寿险的赔付是被保人身故,所以保险公司关注被保人的健康状况里有没有让身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群体的因素:是否高危工种(矿工、爆破人员、危险化学品制造)、是否参与高危运动(跑酷、滑翔、翼装飞行、自然攀岩)、是否因为健康状况连续服药治疗长达30天、是否反复血尿蛋白尿便血、是否患有恶性肿瘤等等等等。一眼就能看出问到的事项都会让人身故风险变高。
- 意外险:几乎没有询问,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跟人的健康状况关系甚小。部分保险会问问视力、行动能力情况。
- 年金险:也是几乎没有询问,一般没有身故杠杆的年金险仅仅是资金流入流出,跟人的健康状况、职业、爱好没有一丝关系。
注意:以上列出的问题只是部分内容,各家公司的不同产品问法略有差异。其次,结论部分不是适用所有产品的,市面上的产品千差万别,具体询问内容以实际为准。
八、能把体检报告交上去,代替健康告知吗?
不可以,也不建议。
或许有的人是嫌麻烦不想阅读健康告知,有的人怕保险公司未来说健康告知不充分不赔,都打算把往期体检报告、病例一股脑塞给保险公司去看。但无论如何,在保险公司要求提供检查结果之前就交体检报告是不对,对自己非常不利:
- 首先,健康告知一定要自己填写、确认,才符合投保要求,硬着头皮也要去读并尝试理解,或者让你的营销员读给你听;
- 有的状态可能还没有体现在纸面上,比如:一个月内不明原因体重骤降5kg、长达三个月咳嗽、便血等等,不去就诊自然就没有病例,纸面上没有这些,所以让病例、体检报告代替健康告知是不行的;
- 为什么我又说直接交报告对客户不利呢?因为我们作为普通人在医生没有明确给出诊断结果的时候,看到的若干项检查结果数值、++–,是无法看出自己有什么问题的,随着时间推移,自己都会忘记曾经的某项结果异常,一直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其实也说明了那个指标只是正常出现的的“偶尔异常”,时至今日投保都没有感受到它带来的负面影响、身体没有异样,那就正常健康告知好了,就是那十二个字:不问不答、有问有答、答必如实。
- 但是一股脑交到保险公司的核保部门哪里可就不一样了,都交上去了,岂有不看之理。核保员都有很深的医学背景,就算客观上那个指标是因为检查前天熬夜胡吃海塞整出来的,可在核保员的脑袋里已经描绘出这个客户的危险画像,所有报告、病例一通分析,给客户一个核保决定:请去做如下检查1234567。这不就平添了许多麻烦事。
- 所以在保险公司没要求提供相关文件前,就按兵不动,等消息,要求提供再提供。
- 提供的时候也有讲究,不是一股脑塞上去,否则跟第四条就一模一样的结局了。
- 这傻事谁敢过呢?我干过,我再把自己奉献出来一次,曾经我投保医疗险,告知了我有痔疮住院史,保险公司让我提供住院记录、出院小结、病理报告。我在手术前要做诸多检查确保我适合手术,其中一项是心电图,我猜测是因为前一晚没咋睡,查出了窦性心律不齐,这项检查结果我没管就一股脑交上去了,核保结果是:请去做心电图检查、心脏彩照。我又去挂号预约排队,花了400块、一周才把这事搞定。检查结果是:没有任何异常。
- 你看,一时图个省事,其实也没省事。健康告知这事客户自己懂的话很好,不懂也没关系,让懂的营销员协助做。
- 现在你理解体检报告何时交、怎么交了吧。
后记
一通输出,把健康告知揉碎讲完了,如果有疏漏、错误,欢迎留言指出。有疑问也欢迎留言讨论。
希望通过学习健康告知,你已经明白了健康告知的重要性,也唤起了你的保险意识,早日做好充足的保障,愿我们都有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