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做了一件自己很想做的事情。跟三节课合作出了一门系列大课《零基础私域裂变活动实战全攻略》,本来是打算写本书的,但是觉得现在的书实战性较差,做成课程会更接地气一点。这是自己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梳理了近几年在企业营销工作中的一些思考。主要是偏向存量用户的深度用户运营,如何利用游戏化运营,活动策划等技巧做好用户增长工作。
看了下自己的163邮箱,第一门课程《认知篇》的交付时间是2021年11月17日,最后一门课程《实战案例篇》的交付时间是2022年1月20日,前后累计64天。这篇文章算是对做这门课程的一次复盘思考,将自己在做课过程中间总结出来的经验进行梳理,如果你对知识付费,培训感兴趣的话,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闲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一套完整的课程开发,主要经历的阶段包括课程定位、知识萃取、课程大纲、课件PPT、DEMO、正式录制和最后的课程包装。这里我重点分享的是关于课程定位、课程大纲、课件PPT、课程录制4个环节的内容。知识萃取比较好理解,就是把自己过往的经验系统化、体系化的整理出来,课程包装主要借助平台的势能进行曝光展示,这里不做过多讲解。
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我自己的理解应该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用户群定位、课程内容定位和学习目标定位。
1、用户群定位
你擅长哪个领域,运营、产品、管理或者销售?你做什么类型的课程需要事先想好你的课程谁会感兴趣,能够解决谁的问题,如果目标用户群足够的大,后续才能有比较好的市场销售。
以下是三节课的课程标签划分示例,可以对照以下表格,看看你自己擅长哪个版块。每个版块解决的问题不同,对应的目标用户群体就会有一些差别。
2、课程内容定位
课程内容虽然有很多方向,但基本都是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来建设课程。一门课程的开发需要面向明确的岗位需求,课程内容用于解决一些问题或者能够帮助到一部分人能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应用。
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3个类别。认知类课程,方法类课程和案例类课程。
认知类课程,主要指的是有必备的知识点,并配有案例解读。能够帮助听课的学员比较系统的梳理知识点,更加体系化和系统化的了解某个知识点,而不是散点状态。
方法类课程,能够让学员比较清晰的了解到某个技巧或者技能。有着比较清晰的适用场景、明确可行的方法/工具(步骤、流程等),并且搭配实际工作案例进行讲解。能够让别人从不会做到会做,有比较完整的方法论做支撑,提升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效率。
案例类课程,需要有非常详实、清晰的案例背景,完整详细的实操过程拆解,特别是影响项目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节点。能够给到别人一些项目实战中的实质性的启发,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踩坑。
实际上在做系列大课的时候,我的每门小课都会把这3个部分内容加进去。其实没有哪门小课只是讲解单一维度的知识点。这三个方向的内容都需要融合在一块,才能更好的让学员理解一门小课的内容。
3、学习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定位可以从学习者画像、行为表现和问题/场景与工作任务三个维度考虑。对于学员来说,学完一门课程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能不能结合课程案例给自己的实际工作带来一些启发,进行实际应用。特别是针对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场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梳理经历了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系列大课总的纲程,平台需要了解我这边能出什么内容,专业团队评估内容是否值得推广。第二阶段是梳理每门小课的章节,具体细化课程的所有内容,就是一门课讲哪些章节,每个章节里面展示哪些内容。三节课对系列大课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系列大课里面的每门小课都能够独立成课,意思就是每门小课都是相互独立的,并且可以单独售卖。
举个栗子,我的系列大课包含了裂变活动·认知篇、裂变活动·调研篇、裂变活动·获客篇、裂变活动·策划基础篇、裂变活动·策划进阶篇、裂变活动·转化篇、裂变活动·数据篇、裂变活动·实战案例篇8个版块的内容。每一门课程都是可以独立出来的,这样的话,不同学员拥有不一样的需求,可能有些学员需要了解裂变活动怎么策划,选择购买策划篇就可以了。有些学员对实战更感兴趣,只想购买实战案例篇。这个对于出课的讲师来说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不过我觉得是比较科学的。系列课程可以满足学员的多种层次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不用为了了解一门系列课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就去购买所有内容,节省不同基础学员的时间,提升效率。这种课程设置方法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单门爆款课程的打造。
课程大纲的梳理其实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逻辑:引起注意、告知目标、联系已有经验、案例和方法、重难点指导与补充说明和总结与迁移。
1、引起注意
挖掘用户的痛点,抛出一些问题,可以给出一些自己在实战中的思考,很多问题的答案实战中的思考有时候会有一些“反常识”。这样就能够比较好的吸引别人的关注,也能够结合课程内容给到一个比较不错的解决方法。
2、告知目标
学完课程之后,学员可以收获到什么,对某个领域的理解,某件事情的思考是否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启发。
3、联系已有经验
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梳理,体系化和结构化的表达让学员能够非常清晰的知道内容,对于讲师来说,多结合市面上的一些常见案例,自己的实战案例不断的剖析问题。
4、案例和方法
详细的步骤、方法、工具使用等等。对实战案例进行详细的拆解,让别人了解项目落地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一些比较经典的项目经历,从中收获的启发。
5、重难点指导与补充说明
核心要点的讲解,方法的适用边界与注意事项等等。
6、总结与迁移
对课程内容的目标回顾,引导学员的思考以及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的尝试、应用和实践。
课程大纲,最重要的是把其中的逻辑结构梳理清楚,在这2个月的做课过程中间,其实写稿子的时间并没有很多,基本状态好的时候1天能写1万多字,元旦前的那周时间,因为要赶着元旦录课,5天时间写完了策划基础篇、策划进阶篇和转化篇,这3篇课程逐字稿累计有6.4万字。反倒是梳理逻辑结构花费了自己不少的时间,结构也是前后优化了多个版本,大纲的总标题,每门小课的章节标题。总的课程逻辑要怎么梳理,每门小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小课的前后顺序是怎么样的。课程大纲的梳理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学员能够非常简单的理解和搞懂这门课程的内在关联关系。这样学员学起来就不会觉得吃力和不知道课程内容的前后逻辑。
课件PPT
课件PPT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很炫酷和花哨,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我自己觉得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逻辑清晰。在跟三节课的合作过程中间,除了最开始不熟悉他们对PPT的一些排版要求,后面的课程PPT基本是一遍审核通过的,也是非常高效的完成了双方的合作和对接。结合自己做的这400多张PPT,我对课程PPT做了一下梳理。一份完整的课件PPT包含了8种类型的页面:封面页、介绍页、目录页、目标页、章节页、标题页、小结页、总结页。
1、封面页
顾名思义,就是这门小课讲的内容是什么,打开视频第一眼就能非常直观的了解讲师要讲什么。关键是要契合主题,设计不用过于复杂,标题再加上讲师的名字就可以。
比如实战案例篇的封面页内容:
第一行裂变活动·实战案例篇,
第二行零基础私域裂变活动实战全攻略,
第三行胡先务。
其他篇幅同样的逻辑,最开始梳理好排版设计,后面同一个模板展示即可。
2、介绍页
这一页是讲师的自我介绍页,排版风格可以是左边文字,右边配个人头像。讲师是做什么的,在哪些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为什么能够讲好这门课程。基本通过这一页的自我介绍就能够详细的了解。也是为了提升学员对这门课程的可信度。
3、目录页
通过几行文字展示,把小课的内容归纳总结出来,让学员知道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比如实战案例篇的目录页:
一、金融APP+微信生态裂变增长
二、传统地产+微信生态裂变增长
三、运营进阶成长S曲线认知
结合你所擅长的和所要讲解的内容,把内在逻辑关系梳理清楚展示出来。
4、目标页
需要告知用户学习这门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学完之后可以掌握哪些技能,课程适合哪些学员。
示例:
学员能在这门课中学到什么?
参加课程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这门课程适合哪些学员?
这些都可以在后期的课程包装上对外展示出来。
5、章节页
一门小课所包含的所有小节内容,单独成一页PPT展示出来,其实就是给每个章节的内容起个标题,告知学员接下来要进入哪个环节和流程,也是起到了提醒的作用。
6、标题页
就是每一小节课程里面的具体细节,单独的每页PPT讲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比如这一页PPT内容是讲解关于裂变项目的总体流程的,可以取个标题叫“裂变项目的整体流程回顾”
7、小结页
每小节讲完课程之后,做一个小结回顾,把单节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复盘。也是提升学员在学完一小节课程之后的印象。这一页有个说法叫做“截屏页”,就是为了强化学员的价值获得感。
8、总结页
一门小课的最低标准是需要录制45分钟,逐字稿的话差不多也要有1万多字的输出。所以在讲完一门小课之后,要有一个总的概括,对全篇内容进行回顾。也是为了强化学员的记忆。
做课件PPT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如果完成一门课程需要一周的时间,写PPT至少需要4天的时间。字体大小的选择,内容排版风格,案例截图的选择,标题的构思,对这些细节的打磨不亚于梳理逻辑的烧脑状态。
课程录制
等我们把课程的PPT梳理完成,逐字稿也全部整理出来。等到平台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开始准备录制工作。录制课程是课程上线之前非常重要的环节。以下是我这次系列课程的所有数据明细,包含了单门小课的PPT页数、录课时长、逐字稿字数、录课语速以及对应的课时。
录制课程需要准备什么呢?这里总结了几个小tips~
1、心态
放轻松,不要慌张。录制课程也是比较消耗个人精力的,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准备,我在录制课程之前都会买瓶水,基本录制一次课程,时间都在60分钟以上,有时候连续录制多门课程,基本上需要花费小半天的时间,嗓子都会有点不舒服,过程中间就需要喝点水润润嗓子,保证声音质量。所以在录制课程的时候不要急躁,按照自己的正常语速平缓录制课程。
2、软件+电脑
我自己的私人电脑是苹果Air,平台推荐的录课软件是ScreenFlow,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建议使用让自己舒服的电脑,习惯的软件录制课程。工具用起来顺手最重要。
3、录课时间
我录制课程选择的时间段是早上和晚上,因为是借的朋友公司的办公场所,为了跟大家的时间错开,选择了早上和晚上的时间段进行课程录制。早上录制课程和晚上录制课程有时候状态会差别比较大,特别是早起,整个人基本是有点晕晕的状态,每次早上录完课程,离开公司,早上8点钟都不到。晚上录制课程状态会相对好点。结合自己生物钟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课程录制。
4、逐字稿
录制课程是一定要写逐字稿的。在录课过程中,主要是对着稿子念,同步电脑打开。在录制课程几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如果没有逐字稿,可想而知,即使你的思路非常清晰,知识储备非常的多,在没有长期练习的情况下其实是很难把课程内容表述清晰。
5、技巧
1)每页PPT的录制时间不建议超过4分钟,按照我的语速,一般一页PPT的逐字稿不会超过1200字。单页PPT讲解时间过长,学员容易产生疲劳感。
2)怎么结合逐字稿,在讲解过程中顺滑的翻动PPT。我的方法是在每页PPT翻转的那一页,逐字稿的第一句话会加粗做标记,当我看到逐字稿上面的第一句话字体加粗了,我就知道要翻页了。避免讲稿内容和PPT课件对不上。
3)PPT每页之间适当停顿几秒,一般可以控制在3秒左右。在录制课程的首页、结尾页、小结页、过渡页之间都可以稍作停顿,既能让自己有个喘息的过程,也方便后期的课程剪辑。
4)减少口语化的表达,多结合专业术语表述,利用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借助比喻的形式让学员更好的理解课程知识。
5)课件PPT制作熟练使用图表、表格,尽量不要一页PPT展示过多的文字。既不美观,也不利于学员的记忆。
以上就是我第一次做系列大课梳理出来的经验思考,谈不上专业,但整体来说过程中间进展的还是比较顺利的,也跟平台学到了很多做课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对做课感兴趣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