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比如:
“这次考试没考到第一名,真是糟透了!”
“怎么又有人插队,真没教养!”
“孩子发烧了还没好,天啊,我该怎么办?!”
……….
挫败、愤怒和焦虑是最常见的三种消极情绪,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影响最大。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是轻松、愉快且充满阳光的,可是却又缺乏科学合理的情绪管理方法。
上一篇文章中,我和大家分享了化解负面情绪的四个方法,分别是苏格拉底提问、检查证据、用行为驳斥认知、以及目的引导思维。
今天的文章依然是关于如何处理负面情绪,但我将侧重从挫败感、愤怒感、焦虑感这三种典型的消极情绪类型给大家分享具体的应对技巧。
一、克服挫折
熊培云在《慈悲与玫瑰》写过这样一句话:人心是个奇妙的东西,同一种境遇,有人视之为地狱,有人则视之为天堂;同一首诗歌,有人看到光辉,有人看到颓丧。
失败和挫折都是人生的常态。但不同的人,应对方式却有很大差异。有的人愈挫愈勇,而有的人,就特别禁不住打击。
其实,克服挫折能力差主要还是因为失败的经验太少。因为之前的人生一直都太顺利了,所以遇到一点挫折就很受不了。
就像一个小孩子,因为被大人保护得很好,所有的需求都一直被大人满足,连失败的滋味都没有尝过,你让他突然摔个跟头,他怎么受得了呢?
但随着我们不断成长,开始独自去面对一些事情,体验了挫折和失败之后,就会发现,摔倒了,再爬起来呗,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时候,我们的抗挫折能力慢慢也就提升了。
其次,我们的抗挫折能力还会受到认知思维的影响。比如下面三种:
“应该式”的思维。总是认为事情应该要怎么样,或者必须怎么样。比如,努力就应该有回报;
“非黑即白”的思维。比如,”只有上了名牌大学以后才会有出息,否则以后就会沦为一个loser(失败者)”。这种思维方式会特别僵化,会导致我们根本认识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恐怖化”的思维。习惯夸大事情的后果,整天担心受怕,焦虑不安。
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不仅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心情,还会导致拖延和逃避现实,为了避免承受挫折,很多人甚至宁愿放弃努力和行动,以及改变自己的可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逻辑驳斥
用更合乎逻辑的观点去代替原来的错误观念。
比如说,当我们没考到理想的分数,或者在单位竞聘落选的时候,可以用这样来宽慰自己:
“这不容易,但是没关系,又不会危机生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或者”这件事情很麻烦,但是谁说事情总应该是那么容易的?”
“我不喜欢挫折,但我可以承受挫折。”
很多时候,导致我们产生挫败感的原因,并非因为结果真的有那么差,只是因为我们的想法过于消极了而已,而用逻辑驳斥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
2.行为检验
如果总是被挫败感困扰,那么不如来一次有意义的行动。让自己走出舒适区,从行动上去检验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更为有力。
比如,经常遇到很多朋友跟我倾诉,自己也很想像我一样通过写作赚稿费,养活自己,但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怕被人笑话。
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真正有意义的只有行动,其他的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
你不是担心写不好吗,你还没写怎么就担心写不好呢?至少你得写个十万字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写作这块料吧!你压根没写过几篇文章,凭啥就觉得自己不行呢?
3.调整心态
无法否认的是,有些事情,我们真的很努力、很拼,但就是做不到,或者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因为总有些事情不在我们掌控的范围之内,所以,挫折也是人生无法避免的体验。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告诉自己,即使失败了,也不必过于灰心,挫折并非完全无益,它除了可以提高我们对挫折的耐受力,还能帮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用于指导自己下一次的行动。
海明威有一句名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控制愤怒
愤怒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情绪,不会控制愤怒的人,将会被愤怒控制自己的生活。
适当的愤怒可以使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一件不公的事情,积极地解决问题;过度的愤怒则会让我们失去理性,变得充满攻击性,伤害别人,也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对于对于这种过度的愤怒,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两种方法:
1、逻辑驳斥。
从逻辑上驳斥导致自己愤怒的想法和观念。
比如说,我们开车的时候,遇到了随意变道超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心里的愤怒就会油然而起。因为我们内心潜藏的想法和信条是:大家应该时刻都遵守规则。
这种想法虽然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很难百分百确保,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永远都遵守交通规则,即便是我们自己,碰到一些紧急的事情,恐怕也未必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吧?
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非得要求别人一定要做到呢?
再比如,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内心会觉得非常委屈和愤怒,因为潜意识里,我们的信条是:自己应该永远都受到公平对待。但你觉得这种想法可能吗?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没有谁永远都不会受到一点委屈。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可以这样告诉自己: 我不可能永远都会受到公平对待。虽然我希望如此,但是很难实现。
2、用目的引导思维关注。
问问自己,我这样做能达到我的目的吗?我的心情会因此而变好吗?
用提问的方式引导自己关注内心,愤怒很可能也就因此而消散。
比如,你希望家人多关心你一点,但你用的方式却是和他们吵架,是愤怒,这就会适得其反了。
所以当你很生气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的目的,用问题来引导自己冷静思考,从而改善糟糕的情绪。
三、化解焦虑
焦虑是指觉得坏事将要发生,内心充满担忧和畏惧。
比如说,想报名参加歌唱比赛,但又担心自己唱不好,下不来台,内心很焦虑,不知道究竟怎么办;还有的人非常努力上进,但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渴望改变,却不知怎么做,所以很焦虑……
其实,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坏事,但是一些过度而不必要的焦虑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和不快乐,如果不能及时疏解,反而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要解除焦虑,首先要了解焦虑是如何产生的。
在《思维改变生活》这本书中,作者认为,焦虑源于我们错误的思维方式。比如说,
恐怖化的思维。总担心做错事情,习惯把后果夸大;完美主义。过分苛求自己,一定要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过度在乎他人的看法。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
这些思维方式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非常焦虑。 要摆脱焦虑,关键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具体有两种方式:
1、去掉自己的恐怖化思维。
不要把事情的后果想得过于严重,因为根据我们的经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吓唬自己而已。
比如说,有些女生一到了30岁就会很担心自己找不找对象,嫁不出去。
但其实这种概率是非常低的,大部分人最后都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有几个女孩子真的嫁不出去了呢?至少我身边还没有见到过。
更何况,即使最后真的单身,也未必就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现在的女孩子大多都有学历,有工作,过得潇洒自由的一大把。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一种更系统科学的解决办法,评估的步骤有这么几个:
- 明确自己到底在担忧什么?
- 想象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 评估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 有哪些因素可以减少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 实事求是地说,最有可能发生的是什么?
- 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如果用这六个步骤来对自己的担忧做风险评估,应该是这样的:
1.明确自己到底在担忧什么?
担忧自己年纪大了嫁不出去。
2.想象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最坏的结果就是一个人孤独终老。
3.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我认为顶多50%。
4.有哪些因素可以减少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扩展朋友圈;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
5.最有可能发生的是什么?
选择一个不爱的人结婚。
6.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告知要好的同事朋友,有好的活动叫上自己,或者参加同城的一些交友活动。总之,尽量让自己走出去,不要太宅。
幸福感高的人有一个特质, 那就是情绪稳定,很少会因为乱七八糟的事情消耗自己。
但情绪稳定不代表就没有情绪,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充斥着挫败感、愤怒感、焦虑感等负面情绪,只是那些情绪稳定的人更擅长纾解和打败它们。
如果你觉得经常被负面情绪困扰,或许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幸福的人,选择简单的快乐。从今天起,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作者:笑薇,多平台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爱读书,爱写作,爱旅游,坚信在每个为柴米油盐奋斗的当下,更要努力追求诗和心中的远方。微信公众号:笑薇读书